在冶炼行业中,锅炉烟气含有粉尘、酸雾、重金属(如铅、锌、汞)及硫氧化物等复杂污染物,湿电除尘器(WESP)通过 “电离捕集 - 湿法脱除” 的协同作用实现高效净化,其处理过程可分为预处理、核心电离捕集、烟气再处理及系统保障四大环节,具体流程与技术细节如下:
锅炉烟气在进入湿电除尘器前,需通过预处理系统去除大部分杂质与酸性物质,避免设备腐蚀并提升后续净化效率,核心步骤包括:
1. 降温调质:通过喷淋冷却塔或换热器将烟气温度从 180-250℃降至 60-80℃(接近饱和温度),同时调节烟气湿度至 85% 以上。此过程可降低烟气粘度,增强粉尘颗粒的导电性,为后续电离捕集创造条件,同时避免高温损坏湿电内部的绝缘部件。
2. 酸雾与硫氧化物脱除:若烟气含高浓度 SO₂或 HCl,需先经过湿法脱硫塔(如石灰石 - 石膏法、氨法)或中和喷淋塔,通过碱性吸收液(如 Ca (OH)₂溶液、氨水)与酸性气体反应,将 SO₂去除率提升至 95% 以上,酸雾浓度降至 50mg/m³ 以下。预处理后的烟气含尘量通常控制在 50mg/m³ 以内,避免大量粉尘堵塞湿电阳极板,影响电离效果。
3. 除雾预处理:通过折流板除雾器或旋流除雾器去除烟气中直径大于 10μm 的雾滴,防止雾滴携带粉尘进入湿电系统,导致 “二次扬尘” 或阳极板结垢。
预处理后的烟气进入湿电除尘器本体,通过高压电离与湿法冲洗的协同作用,深度去除细微粉尘(PM2.5)、重金属及残留酸雾,核心步骤分为 “电离荷电” 与 “捕集脱除” 两阶段:
湿电除尘器内部设置阴极线(如芒刺线、星形线)与阳极板(如平板式、蜂窝式),阴极线连接高压直流电源(电压通常为 40-70kV),阳极板接地,形成强电场:
1. 当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击穿电压时,阴极线周围的空气发生 “电晕放电”,产生大量电子、正离子与负离子;
2. 烟气中的粉尘颗粒、酸雾滴(如 H₂SO₄雾)、重金属蒸汽(如 Hg)随气流通过电场时,会与电子、负离子碰撞,被赋予负电荷(荷电效率可达 99% 以上);
3. 荷电后的污染物颗粒因带电,会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阳极板移动,为后续捕集奠定基础。
荷电后的污染物颗粒在电场力驱动下,最终吸附在阳极板表面,再通过 “湿法冲洗” 将其从阳极板上剥离,随冲洗液排出系统,实现与烟气的分离:
1. 颗粒捕集:带负电的粉尘颗粒、酸雾滴、重金属颗粒(如 HgO)向阳极板移动,到达阳极板后释放电荷,被吸附在板面上,形成 “粉尘层” 或 “液膜”;
2. 湿法冲洗:通过设置在阳极板上方的喷淋系统(采用雾化喷嘴,水压 0.3-0.5MPa),持续或间歇向阳极板喷洒清水(或循环处理后的废水),冲洗液在阳极板表面形成均匀的水膜,将吸附的污染物颗粒冲刷下来,形成 “含尘废水”;
3. 气液分离:净化后的烟气(含少量水雾)进入除尘器顶部的高效除雾器(如屋脊式除雾器 + 管式除雾器),去除直径大于 5μm 的水雾(除雾效率可达 99.5% 以上),避免水雾携带污染物排放,同时防止风机带水腐蚀。
湿电除尘器的稳定运行依赖三大辅助系统,分别负责废水处理、电源控制与设备保护:
1. 含尘废水处理系统:冲洗产生的含尘废水(悬浮物浓度通常为 1000-5000mg/L)进入废水处理单元,通过 “混凝沉淀(加 PAC、PAM)+ 过滤(石英砂过滤器)+pH 调节(加碱中和至 6-9)” 处理后,清水回用于喷淋系统(回用率可达 80% 以上),污泥脱水后送固废处置中心,避免二次污染;
2. 高压供电系统:采用恒流源高压直流电源,可根据烟气含尘量、湿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电压与电流(如烟气含尘量升高时,自动提升电压以增强电离效果),同时具备过流、过压、短路保护功能,防止阴极线击穿或阳极板腐蚀;
3. 设备防腐与保温系统:湿电除尘器本体(阳极板、壳体)采用316L 不锈钢或玻璃钢(FRP) 材质,耐受酸性废水与烟气腐蚀;壳体外侧包裹岩棉保温层(厚度 50-100mm),防止烟气温度过低导致结露,避免壳体腐蚀。
通过上述流程,湿电除尘器对锅炉烟气的净化效果可达到以下指标:
• 粉尘排放浓度:≤5mg/m³(甚至可低至 1mg/m³ 以下,满足超低排放标准);
• 酸雾排放浓度:≤10mg/m³;
• 重金属(如 Hg)去除率:≥85%;
• 烟气林格曼黑度:≤0 级。
为确保长期达标,需定期对阴极线、阳极板、喷淋系统进行检修(如每 3 个月清理阴极线积尘,每 6 个月检查喷嘴堵塞情况),同时实时监测烟气排放浓度(安装 CEMS 在线监测系统),根据数据调整运行参数(如喷淋频率、高压电源电压)。